直播行业近年来火爆异常,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其中最受关注的一点就是未成年人直播打赏。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典型案例,回应了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问题。
2018年10月23日至2019年1月5日,刘某使用父母用于生意资金流转的银行卡,多次向某科技公司账户转账用于打赏直播平台主播,打赏金额近160万元。刘某父母得知后,希望某科技公司能退还全部打赏金额,遭到该公司拒绝。后刘某诉至法院要求某科技公司返还上述款项。
法院在审理该案中,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经过耐心细致的辩法析理,最终当事双方达成庭外和解,刘某申请撤回起诉,某科技公司自愿返还近160万元打赏款项并已经履行完毕。
最高法民一庭庭长、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郑学林表示,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方式的广泛应用,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虚拟充值消费等导致的纠纷屡见不鲜。尤其是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亲属账号作出的打赏、购买等行为的合同效力如何认定,引起社会热议。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案例。司法实践中涉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