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家高校发布公告,7月1日起暂停使用微信支付,原因是微信支付针对校园行业开始收取服务费用,费率达0.6%。这一消息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多所高校拟停用微信支付,这不算是一件小事情。对学生来讲,这意味着不管是交学费还是在校园内的消费,都将少了一个支付方式。众所周知,微信支付已是目前消费者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之一。因此,如果停用可能会给部分大学生造成一定不便。而对于微信支付方面来说,如果宣布停用的高校后续继续增加,这同样未必是好事。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微信支付方面的回应,所谓自7月1日起开始收取手续费,实际只是限于电商、酒旅等小部分盈利性场景,像交学费、食堂等非盈利性场景将继续保持零费率。一般而言,对于学校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支付机构在手续费上都会给予优待。现在微信支付的做法,可以理解为将高校内的非营利性场景和营利性场景的手续费收取标准区分开来,对后者不再或是减少优待。
这到底有无道理呢?首先,必须承认,微信支付不是做公益,也有运营成本,最主要的就是需要向银行支付通道费;其次,0.6%基本上就是目前微信支付面向B端市场的主流收费标准,谈不上畸高,但也不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