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就全球首部监管人工智能的全面法规——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以下简称《AI法案》)初步达成一致。这标志着欧盟在建立完备的人工智能监管框架和规则方面迈出了领先全球关键的一步,因此被誉为“里程碑”式的立法成就。
然而,《AI法案》的形成之路却并不平坦。据报道,在法案制定过程中,生成式AI大模型的监管方式成为争议焦点。各方能最终达成一致的结果,体现出欧盟为平衡各方利益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中国目前主要依托国家网信办等部门今年7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基础法规,对语料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进行规范,但尚需进一步明晰具体要求。此外,中国的监管体系相对分散,不同主管部门之间的协同性有待加强。欧盟《AI法案》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中国借鉴。
语料使用:对个人信息使用明确规定须授权
相较于治理一般AI,大模型的规模更大、复杂性更高。大模型的复杂性带来了多方面的风险提升,包括数据滥用、虚假信息传播、隐私泄露、知识产权侵犯以及攻击性用途等问题,甚至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