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个没注意,共享充电宝一年花了我1200元。”近日,一位消费者晒出自己的年度支出账单,惊讶地发现共享充电宝的花费出乎意料地高,这一数字引发网友共鸣。
一年千元支出的个体案例背后,近几年共享充电宝价格不断上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2017年时,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标准还是1元/小时,而如今部分品牌已经达到6元/小时,收费在7年时间翻了数倍。
成都街头随处可见的共享充电宝
除了逐年上涨的价格,共享充电宝“加价不加量”的服务也成了消费者的众矢之的,“充电奇慢,共享充电宝用完只充了30%”“电量还虚,充电的速度还赶不上我用电的速度”“归还难,走一条街都找不到机器还回去”......
从最初的“应急救星”到现在的“钱包刺客”,共享充电宝应当如何规范、平衡行业发展的活力与消费者的保障权益?这个话题,引发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