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质量的差别是主要瓶颈之一。相较于英文数据,中文数据的开源程度较低,导致中文数据集的规模相对较小。此外,英文作为科研主流语言,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中得到广泛应用,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语料数据,这为英文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优势。”
2月20日晚间,复旦大学邱锡鹏教授团队发布国内首个类ChatGPT模型MOSS,引发各界人士参与内测的热情。一个显著的反馈是,MOSS的英文回答水平比中文高,这在公众与ChatGPT的互动中也有类似体现。为何如此?
位于深圳的粤港澳IDEA研究院认知计算与自然语言中心文本生成算法团队负责人王昊对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表示,“数据质量的差别是主要瓶颈之一。相较于英文数据,中文数据的开源程度较低,导致中文数据集的规模相对较小。此外,英文作为科研主流语言,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中得到广泛应用,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语料数据,这为英文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优势。”
MOSS研究团队也坦诚,“MOSS的英文回答水平比中文高,因为它的模型基座学习了3000多亿个英文单词,中文词语只学了约300亿个。”
王昊认为,对于中文来说,高质量无监督语料和指令数据尤其严重不足。因此,中文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努力来积累高质量的数据,并将其开源,以促进中文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副教授、聆心智能创始人黄民烈曾制定了全球首个《AI对话系统分级定义》,他在接受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从数据和应用的角度来说,中国的科技企业目前来看有比较大的优势。从数据角度来说,国内其实是产出了大量数据的,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果能够提上去,对于模型的学习和生成来说都会帮助很大。”
“而国内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其实是更加广阔的,在新闻、广告、教育等等领域,而应用
为什么复旦MOSS大模型的中文水平不如英文?
澎湃新闻10478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