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于浩
5月9日,抖音发布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针对创作者、主播、用户、商家、广告主等平台生态参与者在抖音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情况,抖音均做出了相关规范。
公告中提及,发布者需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产生的相应后果负责。同时,发布者应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帮助其他用户区分虚拟与现实,特别是易混淆场景。虚拟人也需在平台进行注册,虚拟人技术使用者需实名认证,使用已注册的虚拟人形象进行直播时,必须由真人驱动进行实时互动,不允许完全由人工智能驱动进行互动。
此外,抖音还规定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作、发布侵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知识产权等。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作、发布违背科学常识、弄虚作假、造谣传谣的内容。上述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平台将严格处罚。
抖音于公告中倡议,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提供者,均应对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以便公众判断。同时使用统一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数据标准或元数据标准,便于其他内容平台进行识别。
为了便于上述倡议落地,抖音还承诺平台将提供统一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能力,帮助创作者打标,方便用户区分。此外,平台还将提供虚拟人的注册能力,对已注册的虚拟人形象进行保护,并且提供用户反馈渠道,方便用户反馈违规生成内容。
ChatGPT在国内迅速掀起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潮浪,相关监管也随之而至。今年开年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继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