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唐卓雅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当地时间8月24日13点,日本启动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据东京电力公司(下称“东电公司”)的发布,目前福岛核电站储存的核污染水约有134万吨,2023年度将把约3.12万吨处理水分4次排放,每次约排放7800吨。
并且,根据东电公司的排放计划,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染水全部排放完需要30年时间。
根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辐射中毒的威胁成为当下最为迫切的问题。那么,此次排放的核污染水有哪些有害物质?对人体有哪些影响?我们可以做哪些预防措施?
福岛核废水中有什么?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东电公司运营的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4个核反应堆不同程度受损,其中3个反应堆发生堆芯熔毁。
事故发生后,为了保持反应堆稳定,东电公司持续引入海水冷却受损堆芯,而这些接触过堆芯的海水与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形成了大量放射性核污染水。
而正常的核废水的产生,也是先注入大量水冷却反应堆,然后排放到大海,这些核废水中含有微量氚。不过,因为接触过堆芯,根据研究,日本核污染水中可能含有氚、锶-90、铯-137、钴-60、碳-14等60多种放射性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