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鲸研品牌实验室(ID:JPPLAB),作者:黄晓军,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之前的交流中,我遇到了两个市场行为截然相反的品牌。
一家是新锐调味料品牌。为了打造精品,品牌创始人在产品的研发和下料上投入巨大,最终也研制出了市面上几乎找不到敌手的产品。
但准备上市销售时发现,由于这款产品的成本高出了同行许多,按照行业现有的价格段出售,必定亏损。
但最终,该创始人选择了妥协,按照当下普遍能接受的最贵价格销售,每卖出一袋亏几块钱。他想着,随着销售规模的提升,未来可能会在生产端以规模化降低成本。
另一家是化妆品品牌。同样为了打造精品,公司每一项研发和原材料选择都是不计成本、不考虑预算,只为做市面上最好的单品。
这款单品搬上货架,如果按照同行高端价格出售,同样会出现亏本。
但品牌没有这样想,选择用定价覆盖成本,以至于创造了该品类国产品牌中的最高价。高到什么程度?拿给渠道商销售时,都觉得这个团队疯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