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一帆 新股发行寒意更浓。
自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定调“阶段性收紧IPO节奏”至今,已经过去半年时间。随着A股市场反复磨底,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节奏似乎下降了一个“挡位”。
在首发上会方面,经济观察报记者观察到,2月7日以来,沪、深交易所以及北交所没有再安排企业上会;在IPO受理方面,沪深交易所今年以来尚未有新的企业IPO获得受理,北交所也仅在1月8日受理东昂科技一家公司的申请。
撤回公司数据更是透出一丝丝寒意。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2024年已累计有64家公司IPO“折戟”,其中59家为主动撤回,其余5家为审核不通过或终止审查。
在如此形势下,一些公司开始执行“B计划”——通过转道北交所或赴港的方式以求上市获得融资。一位在年前选择撤回IPO申请的拟上市公司的董秘告诉记者,该公司目前考虑先挂三板,再报北交所。“不走直联机制,以求稳步发展。”他表示,此前在考虑时并未考虑港交所。他认为,相比于赴港上市,A股在各方面更适合公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