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1998年3月5日和3月6日,国泰基金、南方基金先后成立,拉开了中国基金业大发展的序幕;随后,华夏、华安、博时、鹏华等首批公募基金管理人陆续成立,在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开始书写春天的故事。
根植于中国经济崛起进程的公募基金行业,伴随着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成长历程:2007年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2017年首次站上10万亿元,2021年攀上20万亿元,如今已经站在27万亿元的高峰。
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中国基金业也通过不断推陈出新,推进行业的规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从最早的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再到定期开放基金和持有期基金,公募产品运作形式日益多元;从货币基金到首批出海的QDII基金,从余额宝横空出世到沪港深基金、两地互认基金发行,公募产品的风险频谱更为丰富,资金投向也更为广阔;从央企改革ETF到国企一带一路ETF,从科创板主题基金到北交所基金,再到基础设施公募REITs,基金业服务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步伐永不停歇;从管理全国社保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