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学东
当前制约我国经济最大的因素是居民的消费,居民消费需求低迷,主要原因是居民资产负债表的收缩,由于三年疫情的“疤痕效应”,居民对于可支配收入的选择趋于保守,增加储蓄,减少消费,这时候政策的出发点应该是增加居民收入,减轻“疤痕效应”,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当前在居民收入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支出项就是存量房贷利率,这部分利息支出成为居民的一大负担,直接阻碍了消费需求的提升。
去年以来,由于政府政策目的为了刺激居民购买房屋,刺激新增房贷,主要是下调首套房贷利率,利率下调幅度的非对称性造成了一些扭曲现象,增量的贷款利率与LPR有所脱钩,在LPR利率降幅不大的情况下,实际的贷款利率大幅走低。房贷利率从去年年初5.5%附近一路降至目前3.8%-4.0%的区间,今年3月的加权平均利率比2021年底下行149bp。
但是,不少存量房贷的利率还维持在5%以上甚至更高的水平,去年存量房贷利率与5年期LPR挂钩,同期只调整了35bp,这导致3%的存款利率就足以吸引居民和企业来存,那么5%以上的存量房贷利率就显得更高,导致居民更有动力去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