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消息,8月14日,据媒体报道,针对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地震监测中心的网络攻击事件,联合调查组已取得新进展,发现了符合境外情报机构特征的后门恶意软件。
近年来,一些境外组织机构对我国重要数据安全的觊觎屡屡见诸报端。2020年,我国某航空公司信息系统遭到境外网络攻击,部分乘客出行记录等数据被窃取;2021年,某境外咨询调查公司与境内数十名人员建立“合作”,广泛搜集我航运基础数据、特定船只载物信息;2022年,媒体公开报道了我国首例涉高铁运行数据的危害国家安全案件。上述案件中,国家安全机关均及时出手,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有力维护了我国重要数据安全,避免危害进一步扩大。
“数据”为何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关注的热点?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数据安全形势,国家又作出了哪些有力应对和充分准备?
数据就是生产力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各类数据迅猛增长、海量聚集,优质数据资源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已经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相并列,上升到新型生产要素的高度,正成为科技创新新的突破口。
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位居世界第二,我国数据存储量已达724.5EB,全球占比达14.4%。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
随着大数据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数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