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马吉尔宣布辞职。但她的离开并未结束美国高校的“反犹”风波。
巴以新一轮冲突后,“战火”很快蔓延到美国多所高校。学生迅速划分为“亲以”和“亲巴”两大阵营,在校园的示威活动中紧张对峙。有些学校的示威游行甚至升级为暴力冲突。哥伦比亚大学就有一名以色列学生被打断了手指。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也有教师因为发表支持巴勒斯坦的言论或者发生了疑似针对犹太学生的行为,而受到指控和停职。近日,美国三所知名高校校长也陷入“反犹”风波,她们分别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伊丽莎白·马吉尔、哈佛大学校长克劳丁·盖伊和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萨莉·科恩布卢思。
风波的导火索是三位校长5日出席美国国会众议院听证会时的表态引发争议。这场关于美国高校反犹主义状况的听证会持续了5个多小时。当被问及言辞激烈的反犹言论是否违反校园规定,三位校长拒绝给出直接回答。他们都表达了对反犹主义的憎恶,但拒绝将反犹言论列为违反校园准则的行为。此事随即引起舆论关注。宾大和哈佛大学校长随后都表示道歉,但未能安抚反对者。
12月8日,74名国会议员发出联名信,要求三位校长下台。联名信发出后第二天,宾夕法尼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