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得名于鲁史「春秋」,是诸侯互相兼并称霸的时代,战争频,国内政争亦多。原本为诸侯之长的周王国变为诸侯利用的工具,只是在重要诸侯上场时稍微亮相而已。初期是郑国天下,在初期到中期之间,齐国开始强盛,楚国索性称王,由周王国的邦联中脱离,与周王国南北对峙。中期至后期,皆是晋与楚的两国争霸期。后期以东南方的吴、越为重心。
春秋或战国, 其实都是所谓的东周时代, 一般中国史学的断代点, 是以平王东迁到三家分晋为春秋时代; 三家分晋到秦统一期间为战国。春秋一词, 自是源自孔子的著作; 战国一词则是在西汉起开始被大量使用。
周王朝以平王东迁这个事件做为东西周的分期, 它的意义在于周王室的尊严被封建体系外的游牧民族践踏, 这象征王权的衰弱. 其后王朝的政治重心转至强而有力的诸侯国, 虽然诸侯称霸, 但春秋时代政治上大体还是以封建礼法为核心价值, 称霸者也必须打着尊王的旗号, 不过随着社会变动越来越激烈, 周公以来的封建体制也就开始崩解。至于战国比起春秋的变化更是惊天动地, 列国称王, 战争不受礼法节制, 动辄杀人盈城, 井田制完全崩解, 诸国间完全讲究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