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砚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前有上海市考试录用执法类公务员,后有江苏省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部分岗位报考年龄放宽至38周岁。政策的调整和机会的增加让许多大龄考生欣喜不已。
然而对于体制内而言,上岸仅仅是开始,未来的提拔晋升才是贯穿人生的主旋律。而在当下干部年轻化的形势下,38岁上岸的干部正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如果不能谋划研究好对其的管理使用,未来的职业道路还真不一定好走。
一、按岁培养,干部调整难面面俱到
其实在干部提拔中。体制内不同层级对“年轻化”的定义不尽相同。结合过往经验来看,在县市区一级的基层,35岁以下都被视为年轻干部,科级干部年轻化的定义一般是30岁以下副科、35岁以下正科。
比如在上次换届调整中,某地对乡镇领导班子中35岁以下党政正职和班子成员的比例都提出标准要求,同时明确要有1名30岁以下的干部。
到了市级部门,通常40岁以下会被视为年轻干部,38岁以下具备正科级履历,40岁左右竞争副处级是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方向。
在省级及以上机关中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