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博团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万5458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展现出内需市场的韧性与活力。
就在上证指数创新高的同一天,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的通稿,其中提出的新要求值得高度重视:“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这清晰地指明了方向:经济发展的增量财富,应更多地锚定需求、惠及百姓,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质。
对于消费型企业而言,响应这一政策导向的关键,在于精准洞察并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真实的需求。比如,家电品牌海尔针对中国家庭“功能需求精细化与操作流程复杂化”的普遍痛点,以智慧家电生态平衡体验矛盾。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凭借爆品柠檬水的性价比定位,将大杯量、低价格的实惠感做到极致,吸引了无数消费者。
而在“烟火气赛道”里,没有比方便面更懂“过日子”的奥秘了。只需三分钟,它就能把“饿”翻译成“饱”,却又常在“刚刚好”与“差点意思”之间留下一条细缝。哪家企业能用最小动作把这条缝抚平,它就能握住这一波烟火气的开关。
01
产品“做大”背后,是性价比的极致追求
早年,标准桶面对夜班出租车司机、在校男同学等群体来说,只是“餐前小点”。若硬吃两桶,钱包又不答应。这一现象成为行业多年未解的痛点。国家一级演员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