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高温、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以及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7月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放缓。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这种短期的波动,更关注趋势性的变化以及结构的不断优化。整体而言,经济回稳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廖宗魁/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6%,增速比1-6月下降1.2个百分点。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可以看到,7月各主要经济指标边际有所放缓,这里面有一些客观偶然因素的影响。而且一轮经济的复苏也不是线性的,中间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我们在看待月度经济数据的变化时,要更多关注趋势性的特征,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并没有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7月份国际环境复杂严峻,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影响持续,国内部分地区出现高温、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对经济运行造成了短期冲击。”面对复杂局面,各部门积极作为、攻坚克难,“生产需求持续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成长壮大,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此外,央行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执行报告”),指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执行报告